(臺中訊)財政部臺灣省中區國稅局表示:近來有民眾因經濟不景氣遭公司資遣,自行創業成立獨資商號,初次承租房屋經營小規模營利事業,對於所得稅法扣繳申報之相關規定不清楚,以致於給付出租人租金時,未依所得稅法第88條及第92條規定辦理扣繳申報事宜,而遭到處罰。
台北縣、桃園、基隆、新竹、苗栗等縣市的知名醫療院所要注意了!財政部北區國稅局長陳文宗昨天表示,已鎖定轄區的知名牙科、整形美容等醫療機構,展開大查稅,必要時會派員站崗,呼籲業者誠實報稅。
(臺中訊)財政部臺灣省中區國稅局表示:近來有民眾因經濟不景氣遭公司資遣,自行創業成立獨資商號,初次承租房屋經營小規模營利事業,對於所得稅法扣繳申報之相關規定不清楚,以致於給付出租人租金時,未依所得稅法第88條及第92條規定辦理扣繳申報事宜,而遭到處罰。
【2009.10.13 中廣新聞/張雅惠】
不論是醫療需要、還是美容用途,牙醫診所或美容整型的收費,所費不貲!北區國稅局鎖定轄區內的醫療診所,是否短漏報「執行業務所得」,涉及逃漏營所稅。國稅局指出,只要挑選各區最有名的醫療機構,先給業者補報的機會,否則一旦查到,不但要補稅,還要罰款,還會一併追查前五年的申報情形。
|
||
台北縣、桃園、基隆、新竹、苗栗等縣市的知名醫療院所要注意了!財政部北區國稅局長陳文宗昨天表示,已鎖定轄區的知名牙科、整形美容等醫療機構,展開大查稅,必要時會派員站崗,呼籲業者誠實報稅。 |
(桃園訊) 財政部臺灣省北區國稅局表示,為調查私立醫療院所之業務收入及相關課稅資料,該局於98年下半年加強執行實地調查執業收入之作業。駐查結果,其中一家醫療院所經查獲短、漏填報自費收入於業務狀況調查紀錄表,調增金額近2仟萬元。
![]() |
|||||||
|
|||||||
行政院近期將核定調漲健保最高投保金額,由現行的13.17萬元,調高到17.28萬元或25.92萬元,預估影響70萬個高薪族,一年保費增收幾億至10億元;行政院核定後即可實施。 |
|
||
南區國稅局指出,即使執行業務者是依書面審核作業要點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仍應依規定設帳並保存憑證,否則國稅局仍有權依當年度執行業務者費用標準,重新核定綜合所得稅額。 |
財政部臺灣省南區國稅局表示,轄內李君為○○補習班負責人,亦即所得稅法所稱扣繳義務人,該補習班93年度給付租金新臺幣(下同)1,680,000元,未依規定扣繳稅額168,000元,經該局查獲,乃依規定按應扣未扣稅額處1倍罰鍰168,000元。
屏東縣政府稅務局表示:日前發現有部分自行開業醫師、中小型診所等醫療院所開立之非屬健保給付範圍內醫療收據,例如掛號費、住院伙食費、病人看護費、牙齒矯正費、美容外科手術費等銀錢收據未貼用印花稅票,因而被處以7倍罰鍰。
(彰化訊)彰化縣地方稅務局表示,印花稅為憑證稅,憑證於交付或使用時,應貼足印花稅票,並於每枚稅票與原件紙面騎縫處加蓋圖章註銷。印花稅票經貼用註銷後,當不得揭下重用。
(臺中訊)臺中市地方稅務局表示:收受票據所出具之收據,與收到以銀行(含網路銀行)轉帳、匯款等方式付款所出具的銀錢收據,二者性質尚有不同,是以書立收到轉帳、匯款等方式所出具之銀錢收據,仍應依規定貼用印花稅票。
(財政部臺北市國稅局電子報 98.08.23)
發布單位 | 審查二科 |
---|---|
稅目別 | 綜合所得稅 |
主題 | 給付營利事業單位應扣繳所得時,扣繳稅款雖不超過新臺幣2,000元仍應辦理扣繳。 |
發布內容 |
財政部臺北市國稅局表示,扣繳單位給付各類應扣繳所得予營利事業,不適用每次應扣繳稅額不超過新臺幣2,000元者,免予扣繳之規定。 該局說明,依各類所得扣繳率標準第11條規定,每次應扣繳稅額不超過新臺幣2,000元者免予扣繳。惟該規定僅適用中華民國境內居住的個人﹙包括執行業務者設立的事務所﹚,而營利事業、機關、團體、非境內居住者皆不得適用。因此,扣繳單位於給付各類應扣繳所得時,應特別注意所得人的身分,適用正確的扣繳率及扣繳規定。 該局提醒,扣繳單位如有給付營利事業或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者應扣繳所得時,應按各類所得扣繳率標準規定的扣繳率扣繳稅款,扣繳義務人未依規定辦理扣繳,若遭查獲將依所得稅法規定,按應扣未扣或短扣稅額處1倍至3倍的罰鍰,不可不慎。 (聯絡人:審查二科鄔股長;電話23113711分機1550) |
發布日期 | 98年08月10日 |
(財政部臺北市國稅局電子報 98.08.23)
發布單位 | 北投稽徵所 |
---|---|
稅目別 | 營業稅 |
主題 | 執行業務者提供之專業勞務非屬營業稅課稅範圍。 |
發布內容 |
財政部臺北市國稅局表示,會計師、律師、藥劑師(生)等執行業務者所提供之專業勞務,非屬營業稅課稅範圍。如兼營其他專業勞務以外之銷售貨物或勞務者,則應就專業勞務以外之業務辦理營業登記,課徵營業稅。 該局說明,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3條第2項但書規定,執行業務者提供其專業性質業務及個人受僱提供勞務,非屬銷售勞務課徵營業稅範圍。所謂執行業務者,依同法施行細則第6條規定,係指律師、會計師、建築師、技師、醫師、藥師、助產士、著作人、經紀人、代書人、稅務代理人、表演人、引水人及其他以技藝自力營生者。一般而言,執行業務者如僅從事與其專業勞務有關之業務,則不屬營業稅課稅範圍;反之執行業務者如兼營專業勞務以外之業務,則應就該項業務辦理營業登記,課徵營業稅。例如藥劑師、藥劑生親自主持之藥局,如專營依醫師處方箋從事藥品調劑、供應業務,其向健康保險局領取之調劑費及藥品費非屬營業稅課稅範圍,亦免辦營業登記;如有銷售藥品或其他貨物者,則應課徵營業稅;另眼科診所銷售眼鏡或獸醫師經營「犬美容」、「犬旅社」等業務均應辦理營業登記,課徵營業稅。 該局指出,執行業務者如經營專業以外之業務而須辦理營業登記,課徵營業稅,其以營業人名義購入貨物,如係供執行業務使用(例如藥房購入之藥品,部份供藥劑師從事健保處方箋調劑業務之用),則該部份之進項稅額不得申報扣抵應稅業務之銷項稅額,違者應依虛報進項稅額之違章補稅處罰。 (聯絡人:北投稽徵所李股長;電話28951515分機100) |
發布日期 | 98年08月10日 |
南區國稅局表示,銷售中、西藥品給醫療院所的藥商,通常會視其銷售金額的高低,給予醫療院所不同比率的折扣,當醫院有進貨折讓的事實,開出進貨折讓單交給藥商時,切記要將折讓金額入帳,以免因漏列而虛報藥品費,致遭國稅局補稅並處罰鍰。
(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 2009/8/11)
花蓮縣地方稅務局提醒醫院、診所,所開立的假牙裝置費、植牙費、住院伙食費等不屬於全民健康保險給付範圍之銀錢收據,應由開立收據之醫療院、診所按4‰稅率貼用印花稅票並依法銷花。
(財政部臺灣省中區國稅局 2009/2/12)
(竹南訊)中區國稅局竹南稽徵所表示:依財政部89年08月03日台財稅第0890454042號函規定,綜合所得稅納稅義務人及其配偶執行兩個以上專門職業之業務,其中經核定有虧損者得自同一年度經核定之執行業務所得中減除。
上揭規定,係指納稅義務人及其配偶因執行兩個以上專門職業之業務,依損益分配比例核定分配之虧損,得自核定分配之盈餘中減除,以其餘額為執行業務所得,亦即以個人而非以事業體為盈虧互抵之主體。是個人與他人合夥經營兩家醫療院所,不論該二家醫院之合夥人與損益分配比例是否相同,其依損益分配比例核定分配之盈虧,均可適用上開函釋規定辦理。
(財政部臺灣省中區國稅局 2008/12/5)
近年來國人休閒旅遊及進修風氣正盛,私立醫療院所如有因而休診,宜於休診前先向國稅局所轄稽徵所報備,以免事後要求扣除休診期間執業收入時,造成徵納雙方的爭議。
國稅局指出,該所在核定醫療院所執行業務收入時發現,常有執業醫師因事或出國休診未報備,於事後去函或持出國護照等證明至該所補休診報備,要求扣除其休診期間執業收入,惟醫師雖有出國或其他證明,但於休診期間究竟有無聘僱其他醫師代診,因事過境遷,查證困難,時有發生認定爭議。
(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 2008/9/4)
(臺中訊)納稅義務人利用成立管理或顧問公司之名義以進行分散所得者,稽徵機關得依實質課稅原則予以調整外,倘有涉及稅捐逃漏者,另得按所漏稅額處以罰鍰。
中區國稅局指出,該局轄內納稅義務人甲君係一家知名眼科診所之負責人,92及93年間甲君藉由成立乙科技公司以分散該診所門診自費收入,逃漏執行業務所得,該局除補徵稅款外,另按所漏稅額處0.5倍罰鍰,甲君不服,申請復查主張該診所與乙科技公司有簽訂管理協議書,約定乙科技公司出租該診所所需設備及提供經營管理暨諮詢服務,該診所執行業務收取之自費收入須支付40﹪及30﹪作為乙科技公司之醫療諮詢顧問費及醫療材料費,而乙科技公司取得該診所依上開協議書轉付之70﹪收入時,均開立統一發票予該診所,並依規定申報繳納營業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該診所門診自費收入僅有30﹪為甲君之執行業務收入云云。
案經該局查得乙科技公司之負責人亦為甲君,該公司之營業收入主要源自該診所支付之醫療材料費及醫療諮詢顧問費,依協議書約定公司僅就診所自費收入部分抽成而未及於其他收入,顯不合理,且未提示公司確實提供管理諮詢服務之具體事證供核,乙科技公司成立目的顯然僅係供甲君規避綜合所得稅之稅捐義務,甲君將該診所自費收入之70﹪依上開管理協議書轉付予乙科技公司係屬脫法行為,稅法上應予否認,並按經濟實質核定該診所之收入及負責人甲君之所得額。
從而,該局依查得之信用卡刷卡收入、該診所開立收據及其他相關資料,悉數核認該診所業務收入及核定甲君執行業務所得,並無不合,因而駁回甲君復查申請,甲君猶未甘服,循序題起訴願,仍遭駁回。該局除就以上案例予以說明外,另呼籲納稅義務人,租稅法所重視者,應為足以表徵納稅能力之經濟事實,而非其外觀之法律行為,是稽徵機關為稅捐之核課,係衡酌經濟上之意義及實質課稅之公平原則為之,納稅義務人利用設立管理或顧問公司之名義以進行分散所得者,稽徵機關得依實質課稅原則予以調整外,倘有涉及稅捐逃漏者,另得按所漏稅額處予罰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