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2010.08.11 04:15 am
 

政府鼓吹發展國際醫療產業,首要面臨兩大挑戰,一是完全排除健保財務的支持,另一是醫界非營利價值觀的反彈。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表示,透過「國際醫療專區」的設立,應可協助台灣醫療體系找到新出路。

行政院今年2月宣布推動「國際醫療專區」,希望能在專區內成立具公司營利性質的國際醫院,這座醫院的先決條件是不得占用健保資源。

但是不少醫界人士認為,台灣短期內若無法吸引足量的國際病患來台就醫,為了避免國際醫院長期處於虧損,仍應適度允許國際醫院得以接納健保病患。

另外,針對醫院得以公司化、商業化的發展方向,國內仍有不少立委及醫界團體持反對立場,認為將挑戰傳統醫師的價值觀,讓財團營利的目的,凌駕民眾生命安全之上。

石崇良表示,過去受惠健保經費成長,促成許多醫療機構蓬勃發展;如今健保制度已面臨一定瓶頸,各醫院不再能仰賴健保資源持續成長,勢必透過國際醫療開創新契機。

石崇良也堅持國際醫療專區,不得占用已相當吃緊的健保資源;醫療專區位置,必須設立在醫療充沛的地區,以免影響到一般民眾的健保就醫資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宏維會計師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